咨询电话:400-185-5880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啤酒机 > 啤酒墙

啤酒墙

郑晓峰:千岛湖啤酒做快乐的酿造者

时间: 2024-04-27 01:33:29 |   作者: 乐鱼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

1998年,33岁的郑晓峰成为千岛湖啤酒掌舵人,带领千岛湖啤酒突破重重阻围,从一家年实际生产能力...

产品详情

  1998年,33岁的郑晓峰成为千岛湖啤酒掌舵人,带领千岛湖啤酒突破重重阻围,从一家年实际生产能力仅有5000吨的小型啤酒酿造厂,发展成为今天年产啤酒规模30万千升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。本期高端对话带您走近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峰。

  33岁成为千岛湖啤酒掌舵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郑晓峰也经历了很多困难。上任之后,他做了两大战略转移,一是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,以前大部分国产品牌几乎都做低端市场,唯一的高端品牌是进口品牌,他直接提出了要向国外品牌看齐,转向高端市场;第二个转变是市场的调整,当时有句话叫“东边引进技术,西边开拓市场”,他上任以后完全对调过来,从原来的江西市场撤回来,重新到上海、江苏等地开辟市场。

  千岛湖啤酒成为牵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,很多人用“传奇”来形容郑晓峰的经历,但他表示这都是顺应生活的选择,根本没想那么多。他们读书时不像今天录取率那么高,当时没有很多想法,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。当时啤酒厂招工,筹建的领导认为要把啤酒厂做好一定要有知识,得益于当时领导的开明,他通过考试考了进去。进了公司以后,他从工人开始一步步发展,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多做一点,没人做的事情都愿意去做。郑晓峰经常讲一句话,“我为什么能当董事长?是因为没人干的事情我去干了,没人管的事情我去管了”。

  多年来,不仅企业在成长,郑晓峰本人也在随企业不断成长。他说,“是学习改变了我,学习救了这个企业”。接手企业的时候,他有时会陷入迷茫,有一次开经营分析会议,作为副总的他坐在办公桌前,却不知道讲什么,不知道会议怎么进行。那时候没有很好的方法,他选择去读书,就这样上了浙大,上了香港公开大学,又一路去读中欧、北大、清华,通过读书让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。他在公司讲:“人因梦想而伟大,因学习而改变,因行动而成功”。

  郑晓峰先生笑谈自己因为酒量不大被朋友开玩笑,但只要他有机会接触不一样的品牌的啤酒,就会试着品尝,他关注啤酒的水质、酿造工艺,更致力于建立属于千岛湖啤酒独有的啤酒文化。

  他对我们说,千岛湖啤酒能有今天,最主要的就是千岛湖本身,因为千岛湖的水好,消费者喝到千岛湖啤酒,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岛湖的环境。他们在此基础上倾心打造产品,全力以赴地把产品质量做好,不花很多钱去做广告,而是通过口碑宣传。好的产品会让我们消费者接受,依托千岛湖的好水,他们把最好的质量带给消费者,这才是真正让他们成功的原因。

  啤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,前几年浙江有140家啤酒厂,但到今天,属于浙江人的啤酒厂就剩一家了。在这过程中,中国五大啤酒厂占据了总市场的75%到80%,其他工厂若能想得到生存和发展空间,必须要与别人错位发展,走出自己的道路。郑晓峰先生首次在中国精酿啤酒及装备行业研讨会上,提出了要将千岛湖啤酒工厂打造成为顶级的精酿啤酒,进行一些个性化定制。因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,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精酿品牌,他把千岛湖啤酒定位成一个精酿啤酒生产商,又做了小型生产设备,把千岛湖的水贡献出来,打造了一个精酿啤酒平台,让更多的人可以到公司来生产精酿啤酒,在公司建自己的小型工厂,打造一个精酿啤酒产业园。

  考虑到公司未来的发展,与大企业相比竞争力不强,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,他们选择做啤酒文化,做特色和精酿啤酒,做大企业不愿意做和小企业做不了的事情。千岛湖最大的资源就是水和游客,他们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,把啤酒文化和千岛湖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,产生品牌效应,做沉浸式的啤酒小镇和啤酒博物院。最开始他们称之为“啤酒花园”,后来郑晓峰到欧洲考察的时候,感受到了欧洲小镇的阳光、空气、田野风光,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,他认为这是未来有追求的生活方式,将其改为“啤酒小镇”。而啤酒博物院的特点是不但可以参观生产工艺,学习一些知识,走出去的时候还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个创客空间,有很多提供给创客的创业机会,让创业变得简单。

  除了啤酒本身,郑晓峰先生最想传递的是一种快乐文化,把包括啤酒公司在内的整个小镇打造成一个快乐的集聚地,建一个整合平台,做快乐的酿造者,更要做快乐的传递者!

  看完这篇还不够?如果你也在创业,并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,请戳这里告诉我们!

啤酒墙